- 手机:
- 欢迎访问英国诚信为本:市场永远在变,英国诚信永远不变。
- 电话:
- 020-3383-3454
- 邮箱:
- 1308076@qq.com
- 地址:
- 海南市海口市龙华区中山街道英国·威廉希尔(williamhill)唯一129号
为传播技能文化,弘扬“浦江老师傅”精神,带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,促进农民增收就业,助推乡村振兴,实现共同富裕,从9月6日开始,浦江发布推出《浦江老师傅》系列专栏节目。在这里,我们带您走近那些身怀技艺、传承匠心的“老师傅”,听他们讲述手艺背后的故事。
视频详情早上9点,在“阿福家宴”的厨房里,大师傅黄永富与团队成员各司其职,忙得热火朝天,刀具与砧板碰撞,发出清脆的声响。团队成员有条不紊地对一道道宴席生鲜冷盘进行最后的定型、装饰、打包与装车。
“我们要追求食物的原汁原味,原生态的东西才是最好的。”这句话,是他二十多年厨艺生涯的座右铭,也是他所有创新与坚守的起点。
黄永富并非传统的科班出身。21岁那年,他怀揣着对美食的热爱,从水晶行业一头扎进了餐饮行业。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行业,让他这条路走得有些艰难——从开夜排档、小饭店,再到承包厨房,他走了一条“偷师学艺”的野路子。
“厨师在前面炒,我就站在后面看,模仿。他们下班了,我一个人研究这个菜怎么烧,有时候能想到天亮。”正是这股近乎痴迷的钻劲,让他从模仿者蜕变为创造者,逐渐成为推动农村家宴标准化的中坚力量。
经营多年,黄永富看到了乡宴市场的潜力,也看到了其中的不足。“早年我们浦江的家宴,比较农村化,我个人认为缺少一些档次,缺少一点气氛。”为此,他不断外出学习,跑遍台州、福建、宁波等地,将星级酒店的一些高端菜品引入乡宴,并通过“生鲜姿造配送”模式,为分散在各村各户的家宴厨师提供标准化的特色菜,解决了他们“没时间、没精力”研发的痛点。
配送的保温箱被陆续搬上冷链车,一天忙碌的配送工作正式开始。而黄永富的思绪,却已飞到了第二天他将亲自主厨的那场婚宴。在他的设想里,乡宴不应是“土气”和“将就”的代名词,而应是“体面”与“美味”的保证。“我们现在是2.0版本,明年我们要做中央厨房,实现3.0版本。”他说,“只要跟我们定酒席,菜品将由中央厨房统一配送,卫生和口味,都会很标准。你想想,同样是红烧肉,今天这个厨师烧得甜,明天那个厨师烧得咸,客人每次吃到的味道都不一样,这怎么行?”他与乡厨协会的同仁们积极倡议,推动不锈钢工作台的普及、上岗证的考核培训,目的就是让浦江乡厨从一个松散的手艺人群体,走向规范化、职业化的队伍。
除了对流程和标准的革新,黄永富更珍视食材的本源。很多食材都是他从农户那边直采的:从山上挖来、用传统手法晒制的石笋干,他一年就要用掉七百多斤;散养的土鸡蛋、来自东坪的高山黑木耳、农家自制的番薯粉丝……都是他餐桌上的常客。这种直采模式,不仅为他带来了稳定优质的货源,更实实在在地带动了农户增收。“我们拍了一期黑木耳的视频,通过乡厨协会推广,一个月就帮他销售了几千斤。”黄永富说得很实在,“农户赚钱了,他高兴,我们拿到了好食材,客户满意,这是共赢。”
第二天,在虞宅乡荷花塘村,黄永富在临时搭建的灶台前指挥若定。当一道道融合了乡土与时髦、传统与标准的菜肴被端上席面,宾客们吃得高兴满足——这份对美食的执着,最终是为了这一刻的圆满。传统的老味道慰藉着乡愁,创新的菜品惊艳了味蕾。所有的准备与奔波,都在宾客的笑容里,找到了答案。
他行走在百村千宴之间,守护的是舌尖上的老味道,赶赴的是行业未来的新征程。
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
下一篇:暂无








